2010年6月17日 星期四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Miss Lee

有關書信內容尚見詳細,亦見論點及論據,看來也有不錯的說服力。^^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工作紙五(書信)

香港特別行政區
食物及環境衛生局局長大鑑:
我們是來自屯門天主教中學的中一學生,日前因為是清明節時,有不少市民前往掃墓,往往導致社會交通大亂,而我們透過學校的通識科得知政府有機會推行網絡祭祀,以取代傳統祭祀.我們全組同學都是讚成政府推行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
論點一,近年來,香港的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由於在清明節時,有不少市民也前往掃墓,往往導致交通擠塞,在等候時,汽車也會排放出不少的二氧化碳。雖然清明節只是一年一次,但在拜祭時,一定避不了燒香,衣紙箏。排放出癈氣.這些會造成空氣污染指數上升,溫室效應等的後果.這些後果會嚴重影響我們的地球.網上拜祭能避免以上所説的問題,後果.
論點二,節省時間.我們往往會花了很多的時間在坐車或者等車的過程,而拜祭的時間只需要很少,那值得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換取對先人的孝心嗎?俗語有說:[時間就是金銭!]但我也知道中國人最重視孝道,但在網上拜祭也可以做到的,只是沒有實物而已,但所謂的孝心不是靠物質去表達的!
論點三,不會發生土地利用衝突.網上拜祭能幫香港有更多的土地去發展更多的房屋,辧工樓.這便不雖要填海來增加土地,更不會污染海水質素.有多的土地便能解决現時一些比較多人的地方的居住環境.
以上所説的,網上祭祀全都能做到,這可以看到,網上拜祀的好處是多麼的多呀!既能解决環境問題,又能解决土地問題.所以,我們全組是讚成的!

台安
屯門天主教中學
中一通識教育科1D班學生
陳桂蘭,陳詠欣,葉永琪,謝嘉琪,余芷慧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假如我是中國文化學者

假如我是中國文化學者,我會反對網絡祭祀,我認為網絡祭祀會影響到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慣,
清明祭祀的特色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其中,整修墳墓是重要的活動內容,因為長年風雨侵蝕,牲畜踐踏,墳墓需要修整,加之民間素有平日不能動土,只有清明纔可修墓的習俗,所以,家家戶戶便借清明日給先人們修整墓地,供奉紙錢。這些傳統的祭祀活動,顯然不可能在網上完成。
此外,清明正值春意盎然的季節,家人走入大自然,一方面與故去的親人做情感溝通,一方面可與清風相約,踏青賞景,放松心情,親近自然。
雖然網絡祭祀都存在自己的好處,這裡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時間的限制,而且與現實生活中一些放鞭炮、燒冥幣、扎紙人等不文明,但我個人認為網絡祭祀要取代傳統網絡祭祀是還有很多空間的.

清涼法院google map


檢視較大的地圖

假如我是年青人

假如我是年青人,我是贊成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首先,就個人方面去看,是方便自己很多,不用特意花時間去拜祭,只要坐在家中,上網就能拜祭到自己的親人,真是十分方便.然後,也可以就環境方面去看,平時祭掃的祭品,包括:香,衣紙,鞭炮......這是十分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如今地球已經出現溫室效應,所以我們更加不應該再污染環境了.但我們也不是沒有辨法去拜祭親人,網上拜祭也可以了,不要說太高娯樂性,只要有心便可以了.最後,更加可以就社會方面去看.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當然有不少的人坐車前不拜祭的!但在這個時候,交通擠塞的問題就出現.那時後,汽車便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指數變會上升,到最後也是影響我們.但網上拜祭便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總括而言,我們年青人是贊成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不同身份的人對網絡祭祀的看法(殯儀業代表)

從社會的層面,我認為網絡祭祀可避免骨龕位不足和墓地不足的問題,

而且因私人的骨龕位太昂貴,使市民不得不選擇政府的骨龕位,也因此當

推出某地方新的骨龕位都會有大批市民去排隊,希望能獲得個好骨龕位;

每當清明節時都有大批的市民去掃墓,通常這些情況時都會使交通出現擠

塞和治安混亂,使當地政府為此而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現在很多的殯儀館都開設了網上祭奠場所,而且有很多人都使用這項

服務,使我們的生意有所好轉。這不但使殯儀業更多樣化,還帶動我們這

行業的經濟,使行業的前景明朗起來。

  近年來,大家都非常注重環保,我想傳統的祭祀方式絕對是不附合環

保原則,因為在過程中我們會焚燒金銀衣紙,當這些物品被燃燒時,會釋

放出二氧化碳,不但對人體有害,還會造成空氣污染,雖然網上祭祀未能

完全解決污染問題,但也緩和了這問題帶來的惡果,而且環保是潮流,那

我們都應該跟上潮流。

 總結來說,我是贊成網絡祭祀取代傳統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