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中國文化學者,我會反對網絡祭祀,我認為網絡祭祀會影響到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慣,
清明祭祀的特色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其中,整修墳墓是重要的活動內容,因為長年風雨侵蝕,牲畜踐踏,墳墓需要修整,加之民間素有平日不能動土,只有清明纔可修墓的習俗,所以,家家戶戶便借清明日給先人們修整墓地,供奉紙錢。這些傳統的祭祀活動,顯然不可能在網上完成。
此外,清明正值春意盎然的季節,家人走入大自然,一方面與故去的親人做情感溝通,一方面可與清風相約,踏青賞景,放松心情,親近自然。
雖然網絡祭祀都存在自己的好處,這裡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時間的限制,而且與現實生活中一些放鞭炮、燒冥幣、扎紙人等不文明,但我個人認為網絡祭祀要取代傳統網絡祭祀是還有很多空間的.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