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中國文化學者,我會反對網絡祭祀,我認為網絡祭祀會影響到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習慣,
清明祭祀的特色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對象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托。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項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由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其中,整修墳墓是重要的活動內容,因為長年風雨侵蝕,牲畜踐踏,墳墓需要修整,加之民間素有平日不能動土,只有清明纔可修墓的習俗,所以,家家戶戶便借清明日給先人們修整墓地,供奉紙錢。這些傳統的祭祀活動,顯然不可能在網上完成。
此外,清明正值春意盎然的季節,家人走入大自然,一方面與故去的親人做情感溝通,一方面可與清風相約,踏青賞景,放松心情,親近自然。
雖然網絡祭祀都存在自己的好處,這裡沒有地域的限制,沒有時間的限制,而且與現實生活中一些放鞭炮、燒冥幣、扎紙人等不文明,但我個人認為網絡祭祀要取代傳統網絡祭祀是還有很多空間的.
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假如我是年青人
假如我是年青人,我是贊成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首先,就個人方面去看,是方便自己很多,不用特意花時間去拜祭,只要坐在家中,上網就能拜祭到自己的親人,真是十分方便.然後,也可以就環境方面去看,平時祭掃的祭品,包括:香,衣紙,鞭炮......這是十分浪費資源和污染環境!如今地球已經出現溫室效應,所以我們更加不應該再污染環境了.但我們也不是沒有辨法去拜祭親人,網上拜祭也可以了,不要說太高娯樂性,只要有心便可以了.最後,更加可以就社會方面去看.一年一度的清明節,當然有不少的人坐車前不拜祭的!但在這個時候,交通擠塞的問題就出現.那時後,汽車便會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空氣污染指數變會上升,到最後也是影響我們.但網上拜祭便不會出現這個問題了!總括而言,我們年青人是贊成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
2010年4月26日 星期一
不同身份的人對網絡祭祀的看法(殯儀業代表)
從社會的層面,我認為網絡祭祀可避免骨龕位不足和墓地不足的問題,
而且因私人的骨龕位太昂貴,使市民不得不選擇政府的骨龕位,也因此當
推出某地方新的骨龕位都會有大批市民去排隊,希望能獲得個好骨龕位;
每當清明節時都有大批的市民去掃墓,通常這些情況時都會使交通出現擠
塞和治安混亂,使當地政府為此而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現在很多的殯儀館都開設了網上祭奠場所,而且有很多人都使用這項
服務,使我們的生意有所好轉。這不但使殯儀業更多樣化,還帶動我們這
行業的經濟,使行業的前景明朗起來。
近年來,大家都非常注重環保,我想傳統的祭祀方式絕對是不附合環
保原則,因為在過程中我們會焚燒金銀衣紙,當這些物品被燃燒時,會釋
放出二氧化碳,不但對人體有害,還會造成空氣污染,雖然網上祭祀未能
完全解決污染問題,但也緩和了這問題帶來的惡果,而且環保是潮流,那
我們都應該跟上潮流。
總結來說,我是贊成網絡祭祀取代傳統祭祀。
而且因私人的骨龕位太昂貴,使市民不得不選擇政府的骨龕位,也因此當
推出某地方新的骨龕位都會有大批市民去排隊,希望能獲得個好骨龕位;
每當清明節時都有大批的市民去掃墓,通常這些情況時都會使交通出現擠
塞和治安混亂,使當地政府為此而用了大量人力、物力。
現在很多的殯儀館都開設了網上祭奠場所,而且有很多人都使用這項
服務,使我們的生意有所好轉。這不但使殯儀業更多樣化,還帶動我們這
行業的經濟,使行業的前景明朗起來。
近年來,大家都非常注重環保,我想傳統的祭祀方式絕對是不附合環
保原則,因為在過程中我們會焚燒金銀衣紙,當這些物品被燃燒時,會釋
放出二氧化碳,不但對人體有害,還會造成空氣污染,雖然網上祭祀未能
完全解決污染問題,但也緩和了這問題帶來的惡果,而且環保是潮流,那
我們都應該跟上潮流。
總結來說,我是贊成網絡祭祀取代傳統祭祀。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不同持份者對網絡祭祀的看法(政府官員)
假設我是政府官員, 我是反對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
首先, 就文化方面來看, 慎終追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 亦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孝道。萬一這文化被網絡祭祀取代了, 那就失去了一種中華文化特色。 當我們不再需要在清明去拜祭先人, 能在網絡拜祭, 這會令清明節失去了意義。 對於中國5000年來所流傳下來的文化, 絕對是不好。
然後我們又就經濟來看網絡祭祀, 每逢清明節, 坊間的元寶蠟燭店就會變得十分熱鬧。 假設網絡祭祀普遍化, 那麼這些元寶蠟燭店就會變得很少生意。這些店鋪亦為數不小, 萬一全都倒閉了, 失業率就節節上升, 直接影響香港經濟。
最後我們就家庭方面來看網絡祭祀, 清明節是公眾假期, 親朋戚友就可以抽空聚在一起來祭祀先人, 藉此增進感情。假如網絡祭祀取代了傳統祭祀, 清明節就不再需要去墓地拜祭先人, 港人平日生活繁忙, 就算下班也甚少有時間與家人聚在一起。少了一個假日, 親友間的關係會漸變冷漠, 相信香港市民和政府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現象。
總括而言, 我們政府是反對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
首先, 就文化方面來看, 慎終追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悠久傳統, 亦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孝道。萬一這文化被網絡祭祀取代了, 那就失去了一種中華文化特色。 當我們不再需要在清明去拜祭先人, 能在網絡拜祭, 這會令清明節失去了意義。 對於中國5000年來所流傳下來的文化, 絕對是不好。
然後我們又就經濟來看網絡祭祀, 每逢清明節, 坊間的元寶蠟燭店就會變得十分熱鬧。 假設網絡祭祀普遍化, 那麼這些元寶蠟燭店就會變得很少生意。這些店鋪亦為數不小, 萬一全都倒閉了, 失業率就節節上升, 直接影響香港經濟。
最後我們就家庭方面來看網絡祭祀, 清明節是公眾假期, 親朋戚友就可以抽空聚在一起來祭祀先人, 藉此增進感情。假如網絡祭祀取代了傳統祭祀, 清明節就不再需要去墓地拜祭先人, 港人平日生活繁忙, 就算下班也甚少有時間與家人聚在一起。少了一個假日, 親友間的關係會漸變冷漠, 相信香港市民和政府都不希望看到這個現象。
總括而言, 我們政府是反對以網絡祭祀來取代傳統祭祀的。
2010年4月20日 星期二
訂閱:
文章 (Atom)